转自:北京商报
春日到来,街区式商业再度迎来客流高峰,也进入新一轮的商业比拼。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三里屯太古里、中粮·祥云小镇等多处街区式商业项目发现,各大开放式街区项目纷纷进行新一轮品牌更新,引入各类首店;为满足当下消费者对于人文氛围以及个性化消费体验的追求,各项目在文化消费上下足功夫。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高品质街区商业的打造一方面需要持续提升项目品牌层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打造慢行步道、发力夜经济等多种方法来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增强商业项目聚客能力。
太古里南区品牌洗牌
三里屯太古里近期的调整已初现雏形。4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项目南区引入了数十家店铺,首店成为引入店铺的主要特色。具体来看,北京首家TOTEME旗舰店、挪威户外品牌HELLY HANSEN北京首店、KNOTIFY北京首店、UPPERVOID中国旗舰店、Saucony旗舰店、ZIMMERMANN旗舰店等品牌已正式在三里屯太古里南区开业。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耳机品牌OF HUNGER、服饰品牌Nana Jacqueline等品牌在三里屯太古里南区拉起围挡,正在进行内部店铺装修,这些品牌大多是小众的零售品牌。三出山、大公鸡小酒馆、费大厨等品牌作为餐饮品牌被引入;珠宝品牌HEFANG、户外品牌北极狐将重装后再次亮相南区地下一层,丰富太古里南区的零售业态。上述品牌的引入将强化三里屯太古里南区的潮流属性,正与该商区“潮不停留”的定位相契合。
三里屯太古里南区将首店、潮品作为品牌标签,北区则在重点提升品牌层级。在现场,北京商报记者看到,除LV、DIOR的独栋建筑围挡外,Loro Piana、YSL、Tiffany、FENDI等奢侈品品牌也已正式拉起围挡,瑜舍酒店正在进行项目拆除,改造成为创新零售空间后将重新入市。
软硬件同步升级
无独有偶,其他开放式街区纷纷调整,迎接消费者。其中,祥云小镇的品牌也完成了一轮更新。据中粮·祥云小镇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于近期引入了玛乌拉斯星球科技馆&游乐场、磁食Magnet、PHO THE ONE福万、峪谷仓、茉若江南等品牌。其中,玛乌拉斯星球科技馆 游乐场是顺义首个沉浸式科普体验空间;美式西餐品牌磁食Magnet是顺义首店,以“磁石汉堡+精品牛排”双产品线为主要特色;PHO THE ONE福万越南餐厅也是顺义首店,店铺以东南亚街头风情为灵感。
该负责人表示,街区商业的经营场域更加开放,消费者在场内不仅可以购物,还可以进行社交、游戏等休闲活动,在品牌层级不断提升的同时,项目硬件也在同步调整。目前,中粮·祥云小镇正在升级270°开放式观景台、绿荫“剧场”等区域,同时对停车场、母婴室进一步焕新升级,满足辐射客群的多元化需求。
即将入市的北京大吉巷作为街区式商业的“新人”,也在挖掘自身优势。据了解,在硬件打造方面,北京大吉巷打造“博物馆+商业”的模式,将项目文保区内的6个院落打造成博物馆供消费者免费参观,并引入1.2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在软件打造方面,北京大吉巷引入各类品牌首店,如“诸如是”全国首店、“瑅瑚小馆”全国首店、赏味贵州酸汤牛肉火锅“山夏间”北京首店等,满足区域消费需求。
位于亮马河畔附近的亮马小院同样是街区式商业的代表。通过引入风格不同的特色小店,亮马小院可以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的需求,有效填补了燕莎商场和蓝色港湾之间的商业空白,也为周边散步、运动的市民提供了出行便利。
强化购物体验
“各类高品质街区式商业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北京的商业选择。”中际远大(北京)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赵理明给出了上述观点。赵理明进一步指出,对于街区式商业而言,如何强化项目内部的互通性是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项目方对人流动线形成合理引导,在特殊的位置安置具有吸引力的店铺,从而对客流进行吸收和分流。
2024年4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征集支持商业步行街高质量发展项目的通知指出,对街区环境、公共空间、景观小品等工程方面,或在拓展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优化停车等配套设施方面,或在建设智慧街区、智能安防等数字化方面有相关的改造提升且已完成的商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结合当下的消费需求,商业战略专家潮成林表示,未来街区式商业项目一方面要在引入品牌上做出特色,通过差异化、高认可度的品牌矩阵吸引消费者到访;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地区的扶持政策在公共空间、慢行系统等方面做出改进,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街区式商业项目最大的特点是能够给予消费者休闲的购物体验,项目方们可以充分利用夜晚的时间,发力夜经济,通过多元化的夜间特色活动弥补零售业态的不足,提升项目吸引力。”潮成林直言。
北京商报记者 王思琦
有话要说...